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形势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京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8   点击数:



新形势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术会议在京举办


为提升社会治理与服务能力,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21日,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与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形势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深圳大学等近20家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部制与新形势下社会治理以及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开幕式与主旨演讲

(一)开幕式

开幕式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文教授主持。在开幕致辞中,深圳大学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研究中心(基地)主任李永华教授强调,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促进社会工作创新发展、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加强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他指出,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是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俞可平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希望与会学者借此机会深入交流思想,凝聚共识,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新形势下开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陈文主持

李永华致辞

俞可平致辞

开幕式现场


(二)第一场主旨演讲

徐道稳主持

上午主论坛环节举行了两场主旨演讲,首场由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道稳教授主持,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原副院长李培林,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翼,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凤芝,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冯仕政进行分享,五位专家学者围绕社区治理、发展性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工作学科发展、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等话题为大家展示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

李培林作演讲

首先,李培林通过对中央文件的文本分析,对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表达看法,提出了“社区生活是走向强化还是弱化”之问。同时,对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小马拉大车”、“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认识基层社会变迁的分析框架适用性等方面做出反思。此外,李培林还谈到社区治理政策的新取向、新趋势,如强化基层治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向基层放权赋能、整治基层干部违法行为等。

王思斌作演讲

王思斌谈及国家治理中的基层社会治理,在现有的四种社会治理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治理是我国构建新格局的基本要求”,认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可以从社会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参与矛盾调处和社会秩序维持着手。同时,他指出在“发展性治理”中社会工作角色的重要作用,指出在党的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建立后,社会工作扩展了机构改革、建立党的社会工作系统、加强群众联系等功能。最后,王思斌强调发展型治理将发展理念与治理和服务结合起来,是建构有效社会治理的社会基础,也是我国建构新格局的基本要求。

张翼作演讲

张翼强调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地位,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不同,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对重要制度的继续改革,即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不断改革。最后,张翼指出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激发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作用、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研究智能社会生成的新风险、加强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建设、改进自治德治法治体系、将“五位”“一体化”建设等。

马凤芝作演讲

马凤芝展开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践敏感与社会工作自主知识建构”为主题的分享。她认为,对实践保持敏感性,关切实践中的主体机制,保持对这些直觉实践的理解,以及将社会主体处境性行动提炼总结为“实践性知识”是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需要。她提出,建构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的方法论、建构体系化的概念系统和研究范式、形成能层次递进解释并应用于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目前社会工作学术界需要做的工作。

冯仕政作演讲

冯仕政对“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内涵、任务与目标”进行了分享,他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文件中分析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对指导和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学界面临着紧迫建设“中国式社会工作”理论的任务,从而强调应该以理论建设统一思想,完善考试、学位等机制体系。他充分阐释“中国式社会工作”的内涵是保持社会稳定、涵育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式社会工作”的外延包含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领域,以及倡导与化解两个方向。最后,冯仕政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社会工作实践中“发展与秩序之间的矛盾”的转型悖论,指出要警惕“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特殊形态的转型困境。

(三)第二场主旨演讲

刘能主持

第二场主旨演讲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能教授主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关信平,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王杰秀,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迎生进行分享。

关信平作演讲

关信平从改革开放前后分析了我国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发展概况,指出我国已有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基础科学,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对社会工作知识发展的新要求。他阐述在宏观形势和体制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工作知识发展应包括提升社会政策质量、拓展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等方面,继而倡导要从深度挖掘传统、广泛总结本国的实践、继续扩展社会工作知识的国际交流、加强自主专业话语体系建构、扩大社会工作知识内容、传统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知识及内容六个方面来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知识生产方式从“本土化”走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王杰秀作演讲

王杰秀以“中国社区治理发展历程及启示”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认为中国社区治理要与时俱进,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不同的社会形势造就不同的社区治理方式和体制。他指出社区的双重定位——既是社会生活共同体,也是基本治理单元,强调社区治理要达到活力和秩序的统一、体现治理和服务的融合。最后,王杰秀指出社区治理的高质量发展和专业化得益于社会工作的支持,社会工作者驻站开展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王天夫作演讲

王天夫以“智能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为主题,指出信息的数字化使社会连接彻底摆脱物质实体的束缚,数字智能化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了信息基础。他分析了人工智能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流程,指出人工智能渗透到公共治理过程中的双面性。积极一面,人工智能扩大了公共事务信息的传播、使得大众获取信息更加准确方便、提升了公共政策的针对性和效率;消极一面,人工智能的复杂算法使大众难以把握且具有一定的道德和伦理风险。

李迎生作演讲

李迎生提出“大社会工作”下我国社会工作在对象、领域、功能、地位、主体等方面转型的趋势。他指出社会工作对象从弱势群体向全体人民的转变,社会治理局部向社会治理全局的转变,社会工作功能向福利服务和多元角色的转变,社会工作地位从第二学科专业向主流学科专业的转变,以及社会工作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协同的转变。李迎生还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在转型中面临专业性、 专业能力、项目工作人才队伍、管理协调机制、社会工作国际化和实务等方面的挑战。

二、四场平行论坛

(一)第一场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1-1现场

下午举行了四场平行论坛,第一场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解丽霞教授主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庄勇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秘书长邹学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陈友华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道稳教授进行主题分享。

庄勇作主题分享

庄勇以“民族社会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展开分享。他认为开展民族社会工作需要注重培养社会工作者运用文化贫困、文化敏感、文化胜任力等理论去发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他指出,在开展实际的民族社会工作服务时,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时强调,在易地搬迁的实务过程中,要重点针对服务对象的社会适应问题开展就业或是产业方面的支持。最后,他建议可以通过文化建设培养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人才和本地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岗坚守率。

邹学银作主题分享

邹学银提出,新格局下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需“先立后破”。就“立”和“破”的哲学内涵而言,“立”是指创造出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等新事物,“破”是指摒弃旧机制、旧技术、旧业态等旧事物。就“立”和“破”的实践内涵而言,他指出“立”是“立”发展定位、“立”发展机制、“立”发展特色,“破”是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以此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他认为,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统领的新格局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将获得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

陈友华作主题分享

陈友华带来自己关于“社会工作学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路径选择”的见解。他指出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历经了百年发展历程,逐渐形成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公共管理等多元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体系。他提及,虽然将社区工作者相关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预算的举措意味着社工专业的学生有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大去处,但仍不能忽视目前还存在社工毕业生就业层次低、学科体系中的边缘地位没有改变、学科实践专业性有待加强、专业价值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因而社会工作学科发展需要选择兼顾社会工作学术体系建设与学科交流、坚持社会工作学科的自律式发展等路径。最后,陈教授对社工专博设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构、党政关系重构三方面进行了反思。

徐道稳针对社会工作发展新形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三个方面,展开了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为主题的分享。他认为新形势的“新”是指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征程和新举措,这意味着社会工作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指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如何重新定位社会工作者角色和功能、谁是社会工作者、如何改善人才队伍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如何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资、如何提高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以及如何增强社会工作服务的效能等切实问题。最后,徐教授总结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是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体制,推动社会工作法治化。

(二)第二场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1-2现场

第二场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孙宽平研究员主持。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高万红教授,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吴帆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郭伟和教授,深圳大学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易松国教授进行主题发言。

高万红作主题分享

高万红从研究背景、社会融入项目实践和社会融入关键领域三个方面,展开了以“家庭增能:促进农村精神障碍者社会融入的行动研究”为主题的发言。她指出,在农村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中存在供需矛盾突出、患者的家庭压力较大等问题,精神障碍者面临着经济、公共服务、政治、社会关系等多维社会排斥。她认为,要从行为管理、生计发展和社会关系三个关键领域帮助精神障碍者融入社会当中,使他们从一个社区活动的“绝缘体”变成了社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从而参与到社区精神健康的公共倡导中。

吴帆作主题分享

吴帆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工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策略与实践探索”分享中指出,需对社会工作教育进行创新,以回应治理现代化对社会工作者的知识体系、技能要求和职业态度提出的新要求。她认为,在现代化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多样化、发现和回应现实问题、创新思维、情感理解与沟通、文化敏感与文化多样性、持续学习与自我更新等能力。她以南开大学《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改革为例,强调对社会工作学生的培养要打通理论与实践,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及回应现实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胜任力、文化谦虚力和专业认同感。

郭伟和作主题分享

郭伟和带来“从群众工作到社会工作-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演变的内在趋势”的主题发言。他提出,目前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是否有特定的生存空间、是否被社会认可,是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他强调,应该学习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传统,发掘与当代社区工作专业化契合的思路经验,运用意识觉醒、教育动员组织等策略发展社会工作。他指出要注重社会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在实践中需明确区分能够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等社区工作者所发挥的不同作用,让不同层次、不同职责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各尽其能。

易松国作主题分享

易松国以“从社区服务到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的挑战和策略”为主题进行分享。他指出社区社工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社工服务在对象、角色地位、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的区别,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社会工作泛化的专业迷思、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强、缺乏权力(手段)、伦理困惑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他认为需要发挥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作用和增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他强调,明确社会工作发展方向,需要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框架。

(三)第三场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2-1现场

第三场由深圳大学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易松国教授主持。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教授,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会长、深圳大学关爱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李晓凤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范明林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教授分别带来“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代价值”、“深圳市龙华区‘社工村’”、“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国逻辑”、“新部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影响”等方面的分享。

赵一红作主题分享

赵一红认为,需考虑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三个维度,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中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她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提出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从“一元主体治理”到我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治理”的结构转变,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问题;从依法治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她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李晓凤作主题分享

李晓凤以深圳市龙华区“社工村”为例,对社会工作参与村落治理的经验模式进行分享。她用空间营造视角下的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等理论框架,通过“物理空间”、“心理与社交空间”以及“治理空间”维度,文化资本积累、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与治理资本构建视角,分析村落治理中的城中村社会问题。她总结出村落治理的“1+1+2”模式,即“一个核心:党建引领”、“一个治理主体:社工服务主体的服务型治理”和“两个治理主体:社工与社会组织的参与型治理”。她提出,目前党建引领下“一核多元”、“1+1+2”的基层治理模式存在未充分链接社会慈善资源、理想治理目标较抽象等问题。

范明林作主题分享

范明林指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处于“国家重视,持续推动”、“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状况中,继而强调,应从历史文化维度、基层社会维度、行政体制维度、变迁发展维度、当代西方社工理论维度和当代中国相关论述维度这六个维度去研究社会工作理论。他认为,需形成中层理论,用以解释社会变迁、探寻社会政策和专业服务的理据;形成微观层面的操作性、实践性理论,用于具体指导本土情境中的专业服务。

黄晨熹作主题分享

黄晨熹通过“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社会工作与我们理解的社会工作一致吗?”“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两个围绕新部制展开的设问引入,对中国“社会工作”三解——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社会工作”、政府文件中的“行政社会工作”进行分析。他指出在新部制时代下的社会工作新要求、新动向、新重点,强调要注重党建引领、协同整合、预防发展,将社会工作重点放在党建社会工作、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及信访社会工作上。

(四)第四场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2-2现场

第四场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许英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芦恒教授,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杨慧教授,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张青教授,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李娟副教授,分别以“社区治理的韧性逻辑与社工参与治理的思考”、“社会工作赋能基层治理的行动逻辑与社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及其现实关照”、“基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边疆社会治理的耦合与互构”为题进行发言。

芦恒作主题分享

芦恒首先对“韧性”、“韧性治理”进行释义,分享自己对社区韧性治理和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韧性治理的思考。他指出在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韧性治理中要将社区抵御风险的价值基础、主体、社区内部结构、机制等因素考虑进去,其中抗风险的价值基础是坚持人民价值,抗风险的主体要求社会工作对于不同的社区类型进行分类规划和服务,抗风险的社区结构内固性要求社会工作挖掘社区组织优势和培育城乡社区组织,抗风险机制的动态机制要求社会工作动态释放和收缩资源。

杨慧作主题分享

杨慧的分享从社会工作赋能基层治理的行动背景、行动逻辑及对社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启示三个层次展开。她认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加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引领、推进社会工作职责管理、增加社会工作力量的凝聚与整合、解决社会治理现存问题、重塑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之举。她谈及,需对社会工作角色功能、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她指出,推动社区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以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任务为行动基础,汲取社会工作赋能基层治理行动的特色与经验,对联动机制进行再思考。

张青作主题分享

张青通过其所在社工机构的三个案例分析当前社会工作存在的矛盾冲突。她指出,矛盾冲突是多元复杂的,其中包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结构之间的张力、公权入家与耻感文化的冲突、情理法交融的中国情境与法治刚性的冲突等。相应地,她认为,当下社会工作教育界的使命是要重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注重采借西方专业知识与本土实践经验的结合;挖掘中国情境的社会工作文化通则,保持文化敏感性;在党的群众工作方法中寻找智慧,融入社会工作理论中。

李娟作主题分享

李娟强调社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进而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三个维度对X社区老年人少数民族双语学习班的多民族聚居社区研究案例进行分享,提出加强社区居民的互相理解和认同、促进居民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尊重、推动社区范围内的合作和交融三个实践方向。她指出基层社区治理视域下铸牢、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把握政治基础;增进城乡群众福祉,打牢利益基础;深化社区进步教育,培育思想基础;构建民族互嵌社区,夯实社会基础;强化文化引领能力,奠定文化基础。

三、闭幕式

闭幕式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谷志军教授主持,徐道稳教授对本次会议做出总结,感谢与会嘉宾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称道会议交流迸发了新思想、新观念,并对社会工作专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展望。最后,王思斌会长、马凤芝会长分别肯定了深圳大学社会工作学科近年来的成绩,并寄语未来再接再厉,发挥深圳先行示范的作用。至此“新形势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闭幕式现场

会后合影


编辑 | 尹顺

初审 | 叶世丰

复审 | 池上新

终审 | 谷志军


关闭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守正楼B座
电话:0755-26536114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