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刘振杰研究员莅临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讲座交流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8 20:23   点击数:

2025年4月17日上午,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刘振杰研究员,应邀莅临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以“科技助残与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周林刚教授主持。

刘振杰研究员现任职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他长期致力于养老、救助、贫困治理、公益慈善以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民生领域的研究,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其研究成果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价值,更在政策制定与实践应用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讲座交流会现场) 

刘振杰研究员的讲座以“科技助残”为主题,紧扣当前国家政策导向与社会实际需求,深入探讨了科技在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首先对近期由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科技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指出,当前科技助残的关键在于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实际应用,通过智能康复设备、基因治疗、智能辅助器具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尤其在孤独症、老年痴呆症和视力障碍等群体的康复及生活改善方面,科技在其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他还分享了科技助残领域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科技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切实改善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状况。 尽管科技助残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刘振杰研究员也坦率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他指出,前沿科技在转化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成本高、普及难以及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使得许多科技成果难以真正落地实施。为此,他建议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社会组织的多方协作,构建“物质+服务”“大数据筛查+实地走访服务”的综合支持体系,从而推动科技红利惠及更多残疾人。 他还进一步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科技助残的前沿成果,强调要通过深化国际技术协作实现经验互鉴。在具体案例解析中,他重点推介了日本在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取得的开创性突破,以及澳大利亚构建的全生命周期无障碍服务设计体系。同时,他特别指出,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自主研发的助残科技成果惠及沿线国家,从而形成双向赋能的国际合作新范式。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与会者围绕科技助残的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不仅为研究基地师生提供了宝贵的政策解读和鲜活的实践经验,也为科技助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刘振杰研究员强调,科技助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界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他呼吁各方携手合作,以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共同构建更加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在谈及深圳实践时,他还特别强调,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应充分利用本地科技资源,探索科技助残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科技助残样板。 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周林刚教授对刘振杰研究员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的合作,推动科技助残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合作机会,共同为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排版 | 左金铭

初审 | 潘权骁

复审 | 周林刚

终审 | 谷志军

 

关闭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守正楼B座
电话:0755-26536114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