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茶叙治理,践悟振兴:深圳大学“擂茶探治”突击队赴深汕合作区调研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8 16:10   点击数:

2025年8月18日至8月24日,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擂茶探治”突击队圆满完成为期七天的实地调研工作。深汕合作区的擂茶会是当地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特色模式,它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治理相结合,成为凝聚群众、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为积极响应广东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在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深圳大学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政能量(行政管理系教工)党支部、行政管理系组建“擂茶探知”突击队,在支部书记耿旭副教授带领下走进深汕合作区的各个村落。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深汕合作区擂茶会的工作机制和发展概况。

一、锚定实践命题

作为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试验田”,深汕特别合作区近年来创新探索出“民俗+治理”的特色路径,将当地传统饮食文化“擂茶”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擂茶会”为纽带搭建干群沟通、邻里议事的平台,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立足“理论联系实践”的育人理念,针对基层治理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组建专项调研团队,聚焦“擂茶会如何赋能基层治理”的核心命题,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挖掘民俗文化与现代治理结合的内在逻辑,为其他地区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可借鉴的“深汕经验”,同时提升政管学子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服务意识。

二、多维开展调研

为深度挖掘“擂茶会”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价值,团队以“实地走访+沉浸体验”双线并行,让调研既扎根乡村实际,又贴近民俗本质。在村落实访环节,团队深入大安村、水美村等8个村落,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倾听村民心声,收集到诸多鲜活案例。

调研中,团队成员更以“参与者”身份深入体验擂茶文化:在水美村村民的指导下,亲手将茶叶、花生、芝麻倒入陶钵,握着擂杵顺时针研磨,感受食材在力道把控中逐渐融合的过程;待茶汤冲制完成后,与村民围坐分享,在茶香与交谈中,进一步理解“擂茶”为何能成为连接人心的纽带——这不仅是一次民俗体验,更是对“以茶为媒促治理”理念的生动感知,让调研结论更具温度与实践厚度。

三、提炼实践启示

此次深汕调研,不仅是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训练,更让团队成员对基层治理的本质有了深刻认知。团队深刻意识到,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从旺官社区用“擂茶会”拉近干群距离,到洛坑村以志愿服务温暖民心,唯有贴近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让群众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主体”,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持久内生动力;而基层创新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擂茶会”的成功,正是因为立足深汕文化特色、紧扣治理痛点,探索出了具有地域辨识度的路径。

作为政管学子,团队成员更明确了“知行合一”的使命:未来需持续扎根实践土壤,以专业知识回应民生需求,在服务基层、助力发展中实现专业价值。

四、结语

在这宝贵的七天的调研实践当中,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擂茶探治”突击队深入大安村、水美村、红泉村、南香村、下北村、朝面山村、洛坑村和旺官社区,访谈人数超过100人次,收集了调查问卷200余份。实践中,团队依托“百千万工程”平台,与各街道党工委、党支部建立合作,收集村规民约、矛盾调解记录等治理资料,探索基层协商治理新模式。在传统调研框架基础上,团队协助设计“擂茶议事”环节,收集村民在环境改善、养老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真实诉求,累计形成40余条民意建议,为后续举办“擂茶话治理”乡村论坛奠定基础。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调研虽已收官,但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对基层治理的研究与实践从未止步。下一步,团队将向深汕合作区相关单位正式反馈调研成果,推动优化建议转化为实际举措;同时将调研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实践成果反哺理论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院也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为导向,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引导更多政管学子走进基层、锤炼本领,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与政管力量。


排版 | 李欢

初审 | 欧小纯 苏泳丹

复审 | 耿旭

终审 | 张国强

关闭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守正楼B座
电话:0755-26536114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