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以政启明,智慧启航|深圳大学2026年政府管理菁英云上研习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跨越空间阻隔,通过云端相聚,共同开启为期一天的思想盛宴。本次研习营以“学术讲座+专业介绍+互动研讨”的多元形式,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习平台,展示了政府管理学院教学和科研实力。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海燕在开营致辞中指出,深圳大学在42年的发展中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团队围绕“高层次科研项目、高水平学术论文、高档次科研获奖、高级别咨政报告、高规格学术活动”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在政府机构改革、超大特大型城市治理、残障组织管理、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形成特色,切实支持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欢迎青年学子们报读政府管理学院,与政府管理学院共同发展,引领社会进步!
学科矩阵齐亮相 深大特色展优势
吴海燕教授接着详细介绍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情况。深圳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与经济特区同频共振40余年,始终践行“问题先遇、经验先出、理论先导”的学科使命,致力于打造“基础与特色并重”的学科发展格局。作为学院的重点学科与核心领域,该学科汇聚了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构建了跨学科的研究平台,持续为“双区”建设输送复合型高层次城市治理人才。
政治学学科点负责人陈科霖副教授以“制度创新的实践载体”“社会转型的加速模型”“技术与政治的交汇点”概括深圳的独特性。他指出,深圳发展过程中暴露的治理矛盾,如效率与公平、创新与稳定、开放与管控的张力,恰好是政治学学科需要回应的核心命题。在深圳开展研究,既能捕捉到微观政策试验中的权力逻辑,也能观察到宏观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动力,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咬合”使深圳成为政治学研究的理想场域。
社会工作学科点许英教授介绍,深圳作为全国社会工作标杆城市,已形成规模庞大、专业度高、服务多元的社工体系。全市持证社工超 2.8 万人,岗位覆盖民政、教育、司法等 30 余个领域,政策支持体系全国领先。国家已将社会工作纳入社会治理体系,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已实现社区社工全覆盖。深大社会工作学科依托深圳实践,率先探索社工专业化、职业化路径。

学术前沿齐碰撞 多元视角析治理
陈科霖副教授以“民间信仰何以化解基层复杂矛盾纠纷:基于‘妈祖评理室’的研究经历与心得”为题展开讲座。他结合实地调研案例,剖析了民间信仰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揭示了通过情感共鸣与道德约束,民间信仰如何悄然重塑社区共识,进而柔性化解冲突,彰显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袁方成教授以“从武汉到深圳:穿越田野的修炼与成长”为题,分享了其学术迁徙与田野调查的深刻感悟。作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深圳大学教授,袁老师以亲身经历揭示了学术研究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强调田野调查在理解复杂社会现象中的独特价值,为学员们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对实践探索的热情。
耿旭副教授带来“来深圳能做哪些有趣的研究?基于‘深圳现象’的几个探索性研究”的分享。她以深圳的独特魅力为切入点,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提出了多个富有创新性的研究选题,如权责清单改革、实验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制度、敏捷治理等,为学员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社工优秀毕业生及2025级博士生龙嘉慧以“‘深大社工人’成长记:从懵懂到飞鸿的蜕变”为题,分享了自己从深大社会工作专业本硕毕业生到深圳市南山区社会工作协会高级社工师再到2025 级社会工作首届博士生的成长历程。她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展现了深大“社工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为学员们的职业规划注入了新的思考。
一天的研习活动在充实而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从跨越云端的初次相聚到满载收获的依依惜别,学员们聆听了学者们的探索手记,触摸到了行业精英的实务温度,更在互动研讨中激发了思维火花。参与讲座的导师们在活动中特别向广大考生发出邀请,期待更多青年学子加入深大政府管理学院,这里既是知识的殿堂,更是青春蜕变的起点!

排版 | 左金铭
初审 | 蒋小艳
复审 | 范思雨
终审 | 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