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深圳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40周年名家系列讲座、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论坛(第152期)于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守正楼B201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训练主讲,主题聚焦“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史方法”。讲座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谷志军教授主持,学院30多名师生参与了学习交流。

讲座中,刘训练教授首先强调了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方法论的重要性。他指出,随着政治思想史研究向纵深发展与拓展,方法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西方政治史和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概念史方法与政治文化研究方法是近年来的两大热点方向,并以罗马共和国与法国大革命相关研究为例,阐释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政治文化研究的典范路径。 随后,刘训练教授深入剖析了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概念研究与概念史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无论是针对伟大政治思想家、特定时期政治思想,还是政治思想流派、思潮的研究,核心概念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政治思想史中的概念研究天然带有历史维度,必然走向概念史研究。在谈及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概念研究与概念史研究的特殊性时,他提出,除“政治概念的东传”这一特定话题外,对重要政治概念在西方政治文明中的发端、流转、变革与重生进行精细且客观的历史研究,是当前的基础性工作与首要任务。


关于政治概念史研究的开展路径,刘训练教授提出必须坚持方法论探索与具体实例研究相结合。他以剑桥学派、施特劳斯学派为例,说明具有明确方法论导向的思想史研究流派,其具体研究往往早于方法论阐述,强调实践研究对方法论构建的重要意义。同时,他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分享了概念史研究的四点关键建议:其一,需建立足够丰富的“语料库”,但重要人物与核心文本仍是研究关键,他以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李维史论》中“共和”“国家”“政体”等概念的用法分析为例,展示核心文本研究的价值;其二,核心概念、重要概念研究离不开相关概念群、概念家族研究,要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对位词等,如“德性”与“机运”“荣誉”“荣耀”的对位关系,以及“慷慨-挥霍”与“吝啬-节俭”等具有叠转关系的概念群;其三,概念史研究需与哲学史、思想史、观念史研究,以及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紧密结合,脱离哲学思考会沦为纯粹语词研究,缺乏社会政治考察则视野狭隘;其四,研究应重点关注概念使用的断裂而非延续,对历史节点、概念新用法与含义转折性变化应高度重视。 讲座尾声,刘训练教授总结强调,概念研究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点,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需保持概念敏感性、追求精准性,从原文出发分析伟大思想家使用的核心概念及相关概念群,厘清概念间复杂关系;同时,要充分掌握文本、建立丰富“语料库”,抓住概念使用中的断裂、转折与突破,通过多学科研究结合,推动概念史研究走向深入。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既有理论梳理,又有案例解析,为现场师生提供了重要启发与研究指导,推动大家尝试基于概念史方法展开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
排版 | 左金铭
摄影 | 丘嘉沁
撰稿 | 李文秀
初审 | 袁超
复审 | 罗文婷
终审 | 谷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