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你是否也期待为社会带来积极改变?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你是否也想探索一条融合商业智慧与社会价值的发展之路?2024年秋季,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创业》课程的“梦想号列车”正式启程。这趟专属列车将带领同学们穿梭于理论与实践之间,探访优秀社会企业,聆听创业者故事,在知行合一中培养社会创新能力,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精彩的社会创业探索之旅!
课程特色
理论讲授—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深圳大学公益慈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主任罗文恩老师主讲社会创业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了解社会创业前沿与趋势
视野拓展—通过课堂专题讲座、实地走访、实习等多种方式,深度了解中国社会企业运作特色与挑战
能力提升—以团队形式针对所走访社会企业完成一篇咨询报告,提高路演沟通、团队协作和问题分析能力
始发站:夯实理论基础
本课程围绕以下核心内容展开:
社会创业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程
国内外社会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社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
社会影响力评估方法与工具运用
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大米小米”“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黑暗中对话馆”等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创业的核心理念和实践要点。
第二站 大咖进课堂
喜憨儿洗车行创始人曹军先生
以曹军为首的10个喜憨儿的家长,于2014年12月注册成立的深圳喜憨儿有限公司。“喜憨儿”成立的主要目标是为智力障碍的人群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喜憨儿”洗车中心本质上是一家社会企业。2015年开始洗车业务,3年后的2018年9月10日,被央视CCTV-10科教频道《讲述》栏目节目播出,逐渐被社会关注起来。截止到2024年底,“喜憨儿”已经成为拥有43家分店,让喜憨儿员工成功就业的全国连锁洗车企业。与其他慈善机构不同,曹军建立企业的初衷是让孩子活的“有尊严,有价值”,“喜憨儿”需要的是平等的接纳与尊重,而不是同情与怜悯。喜憨儿洗车中心探索了一条运用商业手段帮助心智障碍获得独立和尊严的路。


创始人曹军先生通过生动的视频+文字介绍,深入分享了企业的创办初衷和选择洗车行业的深层考量。他详细介绍了喜憨儿洗车行独特的培训体系,帮助心智障碍群体掌握“能洗车、爱洗车、洗好车”的技能。同时,他强调喜憨儿需要的是平等的接纳与尊重,而不是同情与怜悯,并阐述了如何通过商业运营模式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曹军先生特别强调,社会企业对于实现特殊群体社会价值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让每一位喜憨儿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米小米孤独症康复中心
高级督导江婉媛女士
大米小米孤独症康复中心是一家专注于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机构。中心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法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克服成长中的困难。中心特别注重为每位孩子制定适合的康复方案,通过专业的团队和系统的训练,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深圳大学校友、中心高级督导江婉媛女士分享了中心的康复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她重点介绍了中心如何通过专业团队建设和个性化康复方案的设计,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她还分享了中心在自闭症儿童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以及如何通过家庭支持系统提高康复效果。
深圳市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
创始人伍雪玲女士
“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是一家致力于听力言语障碍、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儿童语言功能康复、脑瘫儿童语言功能康复等言语康复训练的社会福利机构,同时包含听障儿童听力辅助用具使用技术咨询,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技能辅导。自2004年开办以来该中心在社会各界关怀和帮助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和设备日臻完善,已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颇具规模、较有影响力的专业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服务机构。
晴晴言语是一家服务于众多听障儿童的大型社会企业,并于2016年9月荣获“中国好社企”之称,在2017年被中国慈展会认证为“金牌社企”。


创始人伍雪玲女士通过《伍妈妈与白岩松老师的对话》纪录片和现场交流,详细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程和康复服务体系。她分享了中心如何通过“医教结合”模式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经验,特别强调了家庭康复技能辅导的重要性。
伍女士还介绍了中心的教学环境、康复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展现了机构为每位孩子构建美好未来的愿景。
黑暗中对话深圳馆股东黄晓莹女士
“黑暗中对话”由德国机构“对话”于1988年创立,致力于消除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偏见与歧视,同时为残障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体验馆以“黑暗”为媒介,鼓励人们重新感知世界,从而提升对包容与平等的理解。黑暗中对话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企业项目,通过让参与者体验完全黑暗的环境,增进对视障群体的理解和尊重。项目不仅为视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更致力于消除社会对视障群体的偏见。
通过独特的体验式项目设计,年接待量已超过10万人次,成功实现了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重目标。


深圳大学2006级校友、“黑暗中对话”深圳馆股东黄晓莹女士深入分享了项目的创新理念和运营模式。她详细介绍了“黑暗中对话”如何通过独特的体验式设计,让参与者切身感受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项目通过专业培训将视障者培养成为导览员,不仅为他们创造了体面的工作机会,更让他们成为消除偏见的桥梁。黄女士特别强调了在商业运营中保持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分享了项目如何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她还介绍了项目在企业团建、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创新尝试,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确保项目的长期发展。
蓝信封创始人周文华先生
蓝信封是一个致力于改善乡村教育的公益项目,通过创新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为偏远地区学校提供教育支持服务。自成立以来,项目已覆盖全国超过100个偏远地区的学校,累计帮助超过5万名学生改善教育条件。项目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设计创新的教育支持方案,成为乡村教育帮扶的典范。蓝信封的创新实践获得多项社会创新大奖,在教育公平促进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创始人周文华先生分享了项目的创立初衷和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创新的公益模式解决乡村教育问题。他重点阐述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如何设计有效的教育支持方案,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创新实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周先生还分享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创新手段扩大项目影响力的发展规划。
他特别强调了社会创新在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商业思维提升公益项目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第三站 深度走访企业
黑暗中对话——黑暗中寻找光明
2024年11月15日,在罗文恩副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黑暗中对话”深圳馆开展深度参访。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介绍了机构的背景与使命——“黑暗中对话”由德国机构“对话”于1988年创立,致力于消除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偏见与歧视,同时为残障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随后,同学们被分为四组,在视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黑暗体验活动,包括用耳朵“观看”无画面电影,专注感受声音的力量;通过触摸感知植物的形状和纹理;在黑暗中辨别和分类各种物品;以及在漆黑环境中书写名字,体验视障人士的日常挑战。体验结束后,刘天华馆长和两位导赏员与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分享了视障群体的生活现状、机构的发展历程,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在热烈的提问环节中,工作人员用幽默智慧的方式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

学生参访心得
“在这次独特的黑暗体验中,同学们收获了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当视觉被剥夺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其他感官被激活,听觉变得格外敏锐,触觉也展现出不可思议的辨识能力。在听电影环节,仅凭声音就能构建出完整的场景画面;触摸植物时,手指能感受到叶片的每一道纹理;道具配对让我们意识到,即使在黑暗中,通过触觉和思考也能准确分类不同物品。特别是在签字体验中,我们切身体会到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这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与视障工作人员的真诚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专业自信的工作能力。他们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视障群体的刻板印象。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了解到视障人士在教育、就业等领域仍面临诸多困境,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社会包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诚信诺——点亮BOP“最后一公里”
深圳市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公司秉承“诚立业、信行远、诺双赢”的经营理念。诚信诺致力于“绿色能源改变全球BOP人口生活品质”的使命,坚持以发展绿色能源事业为己任,为全球无电地区极端贫困人口提供太阳能照明解决方案。在刚刚结束的达沃斯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WEF)上,“诚信诺”创始人李霞女士荣获“2024年度社会企业家”奖项。该奖项由施瓦布社会企业家基金会颁发,旨在鼓励那些怀揣社会责任感、致力于解决社会和环境挑战的企业家。李霞不仅是唯一获奖的中国代表,也是该奖项首位被授予的中国女性企业家。
2024年11月22日,罗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参访。在公司员工的指引下,大家观看了诚信诺科技创始人李霞女士的微型纪录片,了解李霞女士创业的源由以及艰辛路程。随后参观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从详实记录了企业发展历程的公司文化墙,到包含了公司大大小小事件的照片墙,到运作有序的流水生产线,再到放满各种荣誉的企业荣誉墙。企业负责人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太阳能组件生产线、直流家电装配线等核心生产区域。在SMT车间,同学们了解到诚信诺引进了全自动化生产设备,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一致性。在产品展示环节,企业详细介绍了Power Solution系列产品,包括便携式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离网供电系统和各类直流家电产品。
这些产品针对无电地区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了专门设计,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成本可控等特点。通过实物展示和技术讲解,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诚信诺如何运用技术创新解决无电地区用户的用电需求,以及产品在非洲、南亚等地区的具体应用场景。最后,同学们来到会议室进行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诚信诺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实践成果,以及公司诚信文化和社会责任担当,并且大家踊跃提问,亲手体验诚信诺的产品。

学生参访心得
“通过实地参访诚信诺,我们深入了解了一家专注于清洁能源领域的社会企业。在参观生产车间时,我们看到了各类太阳能离网系统和直流家电产品的生产线,了解到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为无电地区提供可负担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诚信诺不仅关注产品质量,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确保贫困地区的用户也能用得起、用得好。
这次参访让我们对‘科技向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看到,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诚信诺以‘ 点亮非洲’为使命的创业故事,让我们意识到创业不仅是为了商业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作为未来的创业者,我们也希望能够学习这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理念,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为建设更加清洁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终点站 凝练学习成果
课程最后,学生们分组选择一家社会企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PPT展示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研究报告包含企业发展历程与商业模式分析、社会价值创造与影响力评估、运营管理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财务可持续性研究、发展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等内容。


汇报环节精彩纷呈,各小组的精心准备赢得了阵阵掌声。罗老师针对每组的展示内容都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从商业模式创新到运营策略优化,从社会价值评估到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而富有洞见的指导。课堂氛围更因同学们的积极互动而热络,大家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分享独特见解,碰撞创新火花。这种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社会企业的理解,更激发了探索社会创新的热情。
课程收获
回顾整个学期的社会创业教学和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罗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多家优秀的社会企业,深入了解它们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和社会影响。在参访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社会企业家们追求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双重目标的坚定信念,更见证了他们用创新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智慧。课程最后的小组研究和展示环节,让同学们有机会深入分析企业案例,提出创新方案,在思考和碰撞中提升对社会创业的系统认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学习体验,不仅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更培养了我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相信经过本课程的学习,每位同学都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也找到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方向。
排版 | 左金铭
文案 | 舒丁丁 韦宗梅
初审丨李理 陆蔚莹 刘慧清
复审丨罗文恩
终审丨黄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