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机构 > 廉政研究院(深圳市廉政研究基地)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中国廉洁治理“南北研讨会(2024)”顺利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18 20:00   点击数:

2024年11月15日,由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廉政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廉洁治理“南北研讨会(2024)”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守正楼A214顺利举行。来自吉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与会。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廉政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教授主持开幕式。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廉政研究院院长王月兴和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行政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杰出教授张贤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月兴书记指出,本次中国廉洁治理“南北研讨会”是一次创新尝试,南方、北方高校联合办会,围绕廉洁治理创新开展对话,共同促进廉政智库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助于形成廉洁治理研究合力,为我国廉洁治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张贤明院长表示,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廉政研究院共同发起“南北研讨会”是对廉洁治理的价值取向共同追求的务实举措。希望通过此次“南北研讨会”来加强国内纪检监察学术研究的合作,讨论当前廉洁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我国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上午的主旨发言分两部分进行,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庞金友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郑建君与谈。

第一部分的发言由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刘畅主持。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检监察研究院过勇教授以“以改革为抓手,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防范和治理腐败体系”为题,提出评价腐败程度的三个维度和腐败测量的三个新的工具,从以改革为抓手,全面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廉洁教育过程落实等方面提出腐败治理的对策建议。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行政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杰出教授张贤明以“廉洁文化建设的逻辑与路径”为题,从传统廉洁思想的价值转化、动因转化、路径转化三个,提出从优秀传统廉洁思想中挖掘更多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创新廉洁文化建设实践路径,为完善廉政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倪星教授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防治策略研究”为题,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其产生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强调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是消灭腐败的基本逻辑,腐败的特性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换,防治腐败要瞄准腐败的不变之处,再找准其变化之处着力。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纪检监察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国权以“功能性分权:基于广义政府的监督理论”为题,指出民主、自由、法治与清廉的政治价值均可建立在分权的制度基础上,应通过政党、国家、社会三者的关系理解“国家”的概念。分析了地方政府在法治建设中的双重角色,提出需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理论发展。

第二部分的发言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廉政研究院副院长谷志军教授主持。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郭道久教授以“以社会制约权力:廉政治理的一种路径”为题,指出权力制约存在三种模式,包括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社会制约权力。要实现廉政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民参与和社会协同的作用,推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实现自上而下的制度反腐和自下而上的社会反腐两头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张广生教授以“廉政制度的历史文化考察”为题,提出廉政文化是廉政制度再生产的一个基础,廉政建设是一种文化思想,是校正正义与分配正义联系起来的一种行动自觉。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董石桃教授以“数字技术驱动三不腐一体推进”为题,提出了“T-IOAR”分析模型和“1+5+1+1”的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指出数字技术为腐败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案,通过信息建构、组织重构和能力提升,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进程。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刘畅以“敏捷型廉洁治理模式探析”为题,指出廉洁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效治理腐败。提出敏捷型廉洁治理体系旨在提升廉洁治理的协同质量和整体效能。通过构建“多维立体协同”监督体系、实现“四项监督”统筹衔接、破除纪检监察机关内部部门壁垒等举措,推动廉洁治理横向协同和纵向贯通。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廉政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教授以“‘领域廉洁’何以何能?——基于国企领域廉洁风险的横断面分析”为题,报告了通过对27家国有企业的廉洁风险调查,揭示了国企领域“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大维度的治理现状,提出从加强内外部监督的平衡、完善审计能力、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等方面推动廉洁治理的常态化。

下午的研讨由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石桃主持,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刘畅点评。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廉政研究院副院长谷志军教授以“回归革命与自我调适: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战略的新阐释”为题,通过政党适应性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战略的思想、制度与行为三个层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战略呈现出从运动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与体系化治理转变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从被动调整到主动调适的治理进阶。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研究员、行政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田玉麒副教授以“公民问责空间转向的机理阐释”为题,分析了网络实名举报的行为逻辑,阐释了“施压-回应”的公民线上问责运作机理,指出公民问责是公民对政府及公职人员履行责任的过程进行询问、结果追究处理的社会活动。但公民问责面临力量不对称、问责处置权与惩戒权不匹配等难题。

深圳大学廉政研究院助理教授曾扬以“构建勤廉政府:理论框架与评估体系”为题,从勤政、廉政及“造福于民”综合效果三个维度提出了勤廉指数评估框架,指出廉能政治与勤廉政府是理想政治与理想官员的基本标准,也是牵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尚翼以“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何以乏力:原因分析及治理策略”为题,指出村级小微权力虽看似微小,却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其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容易滋生腐败。提出了结合权力型监督、权利型监督与技术型监督的理论路径,旨在消解权力集中,强化村民监督,提高权力行使透明度。

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裕泳以“中国企业合规管理政策的演进逻辑——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分析”为题,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合规管理政策的变迁历程。指出中国企业合规管理政策图景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参与转变,但政策突变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制度摩擦力。建议强化政策目标引导,推动政策图景从监督问责转向赋能发展。

吉林大学鼎新学者博士后、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薛佳以“地方政府避责行为的根源及治理机制”为题,指出政府避责行为多样且屡禁不止,严重削弱了治理效能和政府公信力。强调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地方政府避责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建议优化权责结构、完善问责及容错制度、调整激励机制,并强化制度与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廉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馨雨以“‘二元三维’:面向廉洁治理的政务公开体系研究”为题,指出政务公开是廉洁治理的重要保障,数字技术的运用为政务公开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二元三维”政务公开体系,强调政府应主动公开,公民应高效参与,同时政府与公民应进行有序互动。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合规研究院执行院长叶海波教授以“市场经济——廉洁中国的关键基础设施”为题,指出腐败类型多样,强调强政府与强市场的相互制约是控制低级腐败的关键。与西方国家面临的腐败挑战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党的全面领导为廉洁建设提供了制度优势。提出在廉洁中国建设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需有机结合。

深圳大学廉政研究院副研究员、廉政测评研究中心主任劳婕以“印度腐败治理得失”为题,从制度、文化和社会层面剖析了印度反腐败的独特经验和治理困境。指出中印两国在腐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表现出“增长与腐败并存”的双重悖论。印度的腐败现象不仅拖累了治理能力,其治理能力的低效也反过来强化了腐败的长期化。提出更深入的比较研究应探索印度经验对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就廉洁治理研究与廉政智库建设展开了经验交流。大家介绍了各自研究机构的廉政学科建设基本情况、研究特色及取得的具体成效,并对未来开展合作交流了意见。

在闭幕式上,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廉政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教授和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刘畅交接会议举办权。明年,中国廉洁治理“南北研讨会”将在吉林长春举行。至此,首届中国廉洁治理“南北研讨会”圆满结束。

排版 | 孙宝花

初审 | 陶徐振达

复审 | 曾扬

终审 | 谷志军


关闭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守正楼B座
电话:0755-26536114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