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十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启动会暨案例编写研讨会在深圳顺利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9 17:30   点击数:

1月14日至17日,由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MPA教指委)主办,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启动会暨案例编写研讨会”在深圳市顺利举办。

国家表彰奖励办公室原主任、MPA教指委原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刘丽军,MPA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线上出席),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胡锴,MPA教指委委员、评估认证组组长、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MPA教指委委员、论文案例组组长、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孙萍,MPA教指委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MPA教指委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MPA教指委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健,MPA教指委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忠良,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何燕辉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文主持。

吴报水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指出,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作为公共管理学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已成为研究生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的重要平台。他介绍了深圳大学“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及政府管理学院的发展情况,指出深大作为深圳首个MPA授予点,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最后,他预祝第十届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严金明代表MPA教指委教指委进行了线上致辞。他介绍了案例大赛的发展历程,以及MPA教指委在案例教学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案例建设和应用已成为解决MPA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切实推动了广大MPA师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实践和研究。面对新发展阶段,MPA教育应持续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全体与会嘉宾、参会师生的见证下,刘丽军、吴报水、胡锴、姜晓萍、孙萍、蔡劲松、赵志荣、王健、周忠良、何燕辉正式启动了第十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

第十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启动仪式

陈文 主持


第一单元

随后,进入会议专题报告环节。会议第一单元由王健主持并点评。

健 主持并点评

刘丽军以《聚焦人才强国战略 中国MPA教育实践与发展》为题作报告。她指出,20余年来,MPA教育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培养了大批适应新时代公共管理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进了公共管理学科跨越式发展,并在案例教学、专业方向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她强调,面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要求,MPA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胡锴作了题为《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变革——深圳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分享了深圳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前沿经验。他介绍了在复杂治理格局下,深圳以小切口、深层次、渐进式为路径,构建“集中受理、统一分拨、多网合一”的一体化诉求平台的改革进程。通过整合全市500余类渠道,形成统一事项与责任清单,推动市民诉求办理从“接诉即办”迈向“未诉先办”,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姜晓萍以《数智时代公共管理何以有为?》为题,剖析了数智技术为公共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她指出,人工智能通过“赋能、赋权、赋智”正重塑公共治理生态,既带来了智能决策、精准服务等治理效能的跃升,也伴随着数据安全、算法歧视、伦理风险等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必须加快范式转型,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方能实现“以善治促善智”的治理目标。


第二单元

会议第二单元主题由周忠良主持并点评。

周忠良 主持并点评

孙萍以《公共管理案例撰写的要素拆解》为题,系统阐述了案例文本的内在结构与撰写规范,深入解析了六类公共管理案例的撰写要求,重点剖析了申请学位实践成果与案例大赛作品的要素差异。她强调,优秀案例应具备典型选题、一手资料、精彩叙事、理论适切、深度分析、创新对策和学术规范等核心要素。她同时指出,系统完成案例正文、分析报告与调研报告的写作训练,能够有效促进理论深化与实践价值的协同提升。

蔡劲松以《公共管理案例撰写:基本要求、方法与要素》为题,阐述了案例创作的核心规范,梳理了从基础要求到实践要素的完整体系。他指出,公共管理案例应聚焦真实治理场景,体现典型性、矛盾性与公共价值,通过“理念—主体—制度—过程”分析框架深入解析现实问题。他强调,案例撰写需注重选题现实意义、叙事完整性与理论支撑,并提倡以“四种人”角色融合推进案例教学与实践创新。


第三单元

会议第三单元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海燕主持。

吴海燕 主持

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厅长龚晓峰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圳实践与理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案例》为题,剖析了深圳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创新路径。他强调,深圳经验的核心在于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以法治环境保障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为其他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MPA教指委委员、师资培训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分享了《以中国实践促进案例教学发展》的思考。他以云南祥云县医共体建设案例为例,阐释了案例选择的三大标准——时代性、冲突性和启发性,强调要通过深入实地调研把握治理痛点,在案例分析中实现理论提升。他建议教师要善于从中国治理实践中挖掘教学素材,通过案例教学推动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吴中盛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金奖指导教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吴中盛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MPA案例大赛选题的张力与超越》为题,剖析了如何在理论关照与现实关怀之间寻找案例选题的平衡点创新点。他强调优秀案例应扎根中国治理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推动理论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体系提供实践支撑。最后,他分享了AI工具在案例研究中的应用。

队伍代表叶锐煌同学以《始于赛事,超越赛事——在案例大赛中实现公共管理研究水平和综合能力的立体化提升》为题,阐述了参赛如何推动其在研究方法、团队协作与学科认知上的全面成长。他提出应聚焦基层治理实践选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访谈和多理论融合,实现从现象观察到学理分析的跨越。


文宏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银奖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文宏《从案例学习到知识共创:案例赋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题作报告。他结合华南理工大学连续九届闯入全国32强的实战经验,系统总结了案例大赛对MPA教育的多重赋能价值。他指出,案例研究促使人才培养从知识讲授走向情境实战,从个人学习转为团队协作,显著提升了学生分析与解决复杂治理问题的能力。


黄丝颖

队伍代表黄丝颖同学以《学习·成长·共创:跨专业小白的案例探索之路》为题,回顾了她从跨专业新手成长为“最有价值队员”的历程,介绍了团队通过数轮文稿修改和深入实地调研,最终总结出故事、逻辑与数据并重的案例写作方法。

魏来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铜奖指导教师、华中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魏来以《从个案到起例:公共管理案例的精度与深度》为题,系统阐释了如何从具体个案中提炼具有普适性价值的公共管理理论。他以获奖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了案例选题的时代性、情境性、典型性、延展性和增益性五原则。他指出,在故事撰写方面,要深入调研挖掘独家细节;在理论分析方面,要注重问题提出的精确性、理论框架的适恰性和对策建议的操作性。

熊伊婷

队伍代表熊伊婷同学以《从破题到破局:案例大赛的实战体会》为题,详细介绍了团队如何突破调研壁垒、构建理论框架、准备辩论材料。她强调,案例大赛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让她深刻体会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增强了投身公共服务的信念。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铜奖队伍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梦祥同学以《科学备赛180天:从纸上谈兵到躬身入局的破壁之旅》为题,介绍了团队如何立足真实治理场景精准选题,依托一手调研构建有力证据链条,并在写作中实现理论框架与叙事逻辑深度融合的相关经验。


第四单元

会议第四单元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谷志军主持。

谷志军 主持

MPA教指委委员、教育研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孟溦以《案例赋能·制度护航:ECNU“制度-能力-价值”协同育人实践探索》为题作报告。她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谈起,指出政策导向、竞赛实践和学生发展需求共同推动了案例教学成为MPA培养中的关键环节,并分享了高质量案例开发的原则与路径。之后,她介绍了学院通过制度设计、全流程参与和师生协同,构建“制度—能力—价值”一体化案例育人体系,推动案例教学、调研与竞赛深度融合,从而实现MPA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总决赛案例指导教师、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顾丽梅以《基于中国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创新》为题,深入探讨了本土化案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她指出,数智时代正推动公共管理向数据驱动决策、平台化协同与算法嵌入加速演进。她强调,案例选取应立足中国“并联式”发展模式,兼顾社会影响力与理论契合度,着力构建具有自主性的知识体系。结合“一网通办”、智慧社区建设等典型场景,她系统展示了数据驱动与平台化协同在治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32强队伍指导教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以《案例研究的破局与立新》为题,分享了案例研究的前沿视角与创新路径。他强调,案例选题应立足国家战略,聚焦现实治理难题。在研究过程中,他提出要通过多层次、多角色的深入调研“吃透”案例,并运用SFIC+P等理论模型实现实践与学理的深度融合。最后,他倡导写作应兼具逻辑性与故事性,通过系统性思维打破分析局限。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队伍指导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李青以《高质量案例作品的生成密码》为题,剖析了优秀案例的核心要素与创作关键。她提出案例选题需“接天”与“落地”结合,既要回应国家战略与政策关切,又要聚焦微观场域中的具体实践。在案例叙事中,她强调需兼顾布局与细节,通过起承转合的结构与丰富真实的细节增强故事张力。在理论分析方面,她强调要深入借鉴经典与前沿理论,并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队伍指导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张攀以《从校内赛二等奖如何蜕变为全国赛一等奖?案例大赛背后的故事》为题,讲述了团队“逆袭”的历程与心得。他回顾了团队在校赛仅获二等奖的情况下,通过系统复盘,对案例定位、主体逻辑与矛盾点挖掘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优化,进一步明确案例核心问题,强化理论线与故事线的紧密呼应,最终实现了从叙事逻辑到理论深度的全面提升。

罗文恩

刘磊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奖队伍指导教师、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罗文恩与获奖案例主人公、深规院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促进中心主任刘磊,共同以《从“一个社区小公园的诞生”寻求城市微更新“棘手问题”的解决之道》为题,系统呈现了将成功治理实践开发为参赛案例的全过程。该案例聚焦深圳梅林片区一块闲置二十年的争议地块,通过政策企业家推动、多方协商与专业设计介入,将其从“城市伤疤”转变为社区共享的生态公园。


第五单元

会议第五单元由罗文恩主持。

罗文恩 主持

刘遥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最佳案例/案例一等奖/调研报告一等奖指导教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刘遥以《体悟“真实世界”:参赛案例的选题、结构和调研思考》为题,分享了如何从现实观察中凝练出有价值的案例选题与研究框架。在选题上,他强调需聚焦典型性高、影响广泛的公共问题;在结构上,他阐释了案例正文的叙事逻辑与调研报告的论证框架,指出调研需注重一手数据收集与多源证据整合,最终形成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成果。

李莹

 队伍代表李莹同学以《从田间到笔尖:案例中调研报告写作的破局与建构》为题作报告。她分享了团队如何通过多主体访谈与问卷,从市民诉求与管理现实的矛盾中提炼真问题,并构建出逻辑严谨的调研报告。

赵继娣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最佳案例/案例一等奖/调研报告一等奖指导教师、华东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赵继娣以《从研究问题到调研报告:开展调查研究的若干体会与思考》为题作报告。她强调,选择兼具新颖性、前沿性和冲突性的好问题是成功调研的基础。在方法上,她指出要科学确定“向谁调”与“怎样访”,注重抽样对象的完备性与代表性。最后,她提出撰写报告应遵循“黄金圈法则”,做到问题清晰、过程可信、证据扎实,从而形成具有说服力与实践价值的调研成果。

队伍代表李容同学以《跨越山海的共同奔赴: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调研报告生成记》为题,分享了团队开展洞庭湖治理调研的历程。她从案例选题、理论准备、实地调研到报告撰写依次展开,介绍了团队如何通过访谈、问卷、观察与文本分析梳理问题脉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MPA教指委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谢佳宏从大赛简介、大赛特色、参赛流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第十届案例大赛的参赛要点,强调了案例大赛对MPA研究生、教师、院校的重要意义,剖析了案例大赛的关键环节。

闭幕式上,陈文作会议总结。他对MPA教指委及各兄弟高校的信任表示感谢,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和与会代表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并期待大家在第十届大赛中再创佳绩。


现场调研

17日上午,部分与会师生代表前往宝安低空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前海展示厅等地进行了主题调研,深入了解深圳在前沿产业领域的创新布局与治理实践。

来自全国各培养单位的600余名MPA师生参加会议。与会师生通过现场教学研讨与实地调研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了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参赛流程和评选标准,认真学习了案例开发与编写成功经验,深入交流了组赛、备赛和参赛心得,系统探讨了融合式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参赛实战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文字 | MPA教指委秘书处办公室

图片、视频 | 深圳大学

排版、编辑 | 左金铭



关闭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守正楼B座
电话:0755-26536114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